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呈獻「故宮文化講座系列」網上公開講座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
無障礙網頁金獎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版權所有

重要通知
主頁 關於我們 新聞稿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呈獻「故宮文化講座系列」網上公開講座

08.04.2021

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舉辦網上「故宮文化講座系列」,邀得北京、台北及香港三地故宮的專家,擔任主講嘉賓。講座系列結合三地故宮的專業和學術力量,將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與公眾分享,讓故宮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講座系列亦展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促進兩岸三地,以至國際間就中國文化藝術進行文化交流的願景。

講座系列將以三部曲形式進行,首部曲於2021年4月10日、5月8日及6月12日進行演講。第二及第三部曲將於2021年底至2022年初舉行。

首部曲三個講座的講者都是故宮的現任或前任副院長,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女士​、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先生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他們將以紫禁城建築、宮廷文化、故宮藝術收藏爲題,探討故宮文化的精髓,從而展現中國文化藝術的博大和精深。詳情如下。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女士將於4月10日帶來「走進故宮──紫禁城傳統文化解析」 講座。 主題內容由紫禁城的名稱與建築切入,通過故宮館藏,講述紫禁城中穿越時空的歷史文化。

在5月8日舉行的「故宮書畫名品的形成──以米芾《蜀素帖》為例」,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先生將以北宋四家之一米芾的《蜀素帖》為例,向公眾介紹作品的來源、歷史,剖析後世如何研究、展覽及教育推廣,使歷史書畫成為「名品」。

6月12日舉行的「問世間情為何物?宮廷女性與藝術名作的故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將探討女性在中國書畫名作形成與流轉過程中的作用。是次講座將從新角度介紹《洛神賦圖》和《深秋帖》等重要作品。

 

活動詳情:

講座1:走進故宮──紫禁城傳統文化解析

日期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香港時間)
形式 網上
網上平台 Zoom
講者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
語言 普通話(提供英語及廣東話傳譯)
費用 免費

講座2:故宮書畫名品的形成──以米芾《蜀素帖》為例

日期 2021年5月8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香港時間)
形式 網上
網上平台 Zoom
講者 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
語言 普通話(提供英語及廣東話傳譯)
費用 免費

講座3:問世間情為何物?宮廷女性與藝術名作的故事

日期 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香港時間)
形式 網上
網上平台 Zoom
講者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
語言 普通話(提供英語及廣東話傳譯)
費用 免費

 

主講嘉賓簡介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女士
任萬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副院長。 曾任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特聘項目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兼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 央視《國家寶藏》特邀嘉賓。 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制度與禮俗研究,策劃主持"龍鳳呈祥——清代皇帝大婚慶典展","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等多項專題性與綜合性大展。 發表著作多部、論文數十篇,並在多家博物館與大學講學,闡釋傳統文化精髓,滋養當代民眾心靈。

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先生
1983年任職台北故宮,歷任研究員、書畫處處長,2012-2016年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書畫鑑賞研究及展覽策劃。主辦及參與展覽策畫「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6舊金山)、「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2014東京、九州)、「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2013)「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2011)「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2010)「晉唐法書名蹟展」(2008)、「大觀-北宋書畫特展」(2007)等。2016年出版專書《名品的形成-故宮書畫典藏、研究與展覽》,從「士人的際遇與書法」、「帝王品味」及「特展論述」探討書畫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
王伊悠博士現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負責該館的研究、館藏、展覽、出版、學習及公眾參與。曾任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專家,波士頓迪美博物館中國部主任策展人,參與了十多項中國、韓國和日本藝術展覽的策劃。她與故宮博物院及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合作,與司美茵聯合策劃《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大展,被《波士頓環球報》評為2018年度《最佳歷史及主題展》, 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評為2019年度《最具綜合影響力的出境展覽》。王伊悠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收藏史、漆器、宮廷肖像畫以及攝影史,與司美茵合編的《鳳舞紫禁》一書獲2019年度史密森博物學院秘書長研究獎,她曾獲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獎金、蓋蒂基金會博物館領袖獎、史密森博物學院弘揚世界文化獎。

 

 

垂注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推動公眾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並致力與世界各地文化機構合作,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位於西九文化區西端,計劃於 2022 年年中對外開放。博物館將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及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35 億港元作建設費用。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4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緊貼最新動向

  • 緊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新活動和其他資訊
  • 即時收取最感興趣的內容
回到頂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