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今天為全新專題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修明武備」展覽)揭幕。「修明武備」展覽是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今年共同呈獻三個新展覽之一。展覽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是香港近年首個聚焦清代宮廷武備展覽,透過約 190 件來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文物,包括 18 件國家一級文物,介紹清代軍事組織、軍事技術、尚武精神和軍事藝術,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展覽由2025 年 1 月 22 日起在博物館展廳 4 開放予公眾參觀。
「修明武備」展覽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孔令成、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表示:「故宮博物院是典藏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寶庫。『修明武備』展覽展現承載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故宮文化魅力。策展團隊精挑細選的珍貴文物,不僅反映清代的軍事武備發展和尚武精神,還展現清代宮廷軍事藝術的工藝水平和藝術風格。我們期待『修明武備』展覽延續過往展覽的成功,與中外觀眾分享故宮珍品承載着的歷史故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兩年半以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文化藝術瑰寶先後於本館 12 個展覽中亮相。『修明武備』展覽是香港近年首個聚焦清代宮廷武備文化的展覽,希望增進觀眾對清代軍事文化,以及清代軍事改革與創新的認識。我們相信『修明武備』展覽將有助大眾,特別是學生和青年人,了解清代宮廷軍事文化和軍事藝術的發展。」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及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表示:「馬會一直致力於建設更美好的社會,積極推動香港的藝術、文化及保育發展,並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其中,馬會捐款 35 億港元,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讓市民和遊客能夠欣賞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瑰寶。馬會很榮幸成為這次展覽的獨家贊助,借此傳播中華文化。」
多元視角呈現清代宮廷武備文化 第一期展品包括國家一級文物仿努爾哈赤御用盔
滿族重視先祖尚武精神,提升製造弓箭、刀劍和槍炮等武器的技術,勤於圍獵和操演,創造大量宮廷軍事藝術作品和創建軍事禮儀,發展艦隊和海防等措施。展覽名稱「修明武備」取自乾隆帝(1736–1795 年在位)的上諭,他囑咐地方官員應當和睦兵民、完善軍備,勿辜負皇帝對其信任,揭示武備在清代宮廷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修明武備」展覽分為六個單元:
展覽精選約 190 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文物,包括盔、弓箭、刀劍、馬具、繪畫、織品、圖籍和科學儀器等眾多類別。展覽分四期*,每期展出時間約為三個月,以輪換部分珍品。重點文物包括只將於第一期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乾隆朝仿努爾哈赤御用盔,它反映皇室後代對先祖創業的緬懷。
展覽將多件皇家刀劍珍藏盡收眼底,包括富傳奇色彩的道光帝賞奕訢之「白虹」刀:它製於道光年間(1821–1850 年)並被賜予皇六子奕訢(即後來的恭親王,1833–1898 年),咸豐帝(1851–1861 年在位)特准他配用此刀,以示委以重任和賦予特權。展覽亦展出源自亞洲不同地區、後納入宮廷藏品的刀劍,如伊斯法罕腰刀、土爾扈特腰刀,它們不但材質上乘、工藝精湛,還體現了不同文化的審美和交流互動。
重點文物刻劃晚清海軍校閱圖景 新書匯聚學術研究精華
《渤海閱師圖》是「修明武備」展覽的矚目展品之一,共十幅彩色冊頁將於各期展覽輪換展出。作品描繪醇親王奕譞(1840–1891年)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巡閱北洋海防的重要時刻,出自隨行的神機營畫家慶寬(1848–1927 年)等人。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王大臣校閱海軍,然而清廷此後多以攝影方式記錄巡閱,故此作品堪稱傳統宮廷軍事繪畫的空前絕後之作,觀眾可藉展覽一睹這套中國近代海軍初創時期的珍貴遺存。
觀眾於博物館「ART EXPRESS by 商務印書館」禮品店可購買由故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威宣渤海:清末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一書,收錄了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軍事史專家姜鳴及本館研究員周維強博士的專文,以及首次完整且高清晰公開《渤海閱師圖》的圖像。
展覽除了運用栩栩如生的數碼動畫解析戰圖場景,還提供語音導賞,生動地向觀眾述說八旗的概念及展品背後的故事。除展覽外,博物館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包括專為兒童而設的互動工作坊,內容以戰圖為切入點,讓他們認識當中獨特的多視覺敘事,並運用想像力創作及扮演戰圖中的角色,此外,博物館禮品店發售「香港故宮特『宮』隊」系列的保溫瓶、文件套和貼紙。這三款文創產品均印有博物館自家設計的卡通風格八旗兵,饒富趣味。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覽2025 年 1 月 22日在博物館展廳 4 正式開放,展覽分四期*,每期展出時間約三個月。觀眾可憑標準門票(參觀展廳 1 至展廳 7)或特別展覽門票(參觀展廳 1 至展廳 7,以及展廳 8 及/或展廳 9)參觀。由即日起,市民可在西九文化區網上購票平台和票務夥伴平台購買或預訂門票參觀。.
* 附註 –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展期
第一期:2025 年 1 月 22 日至 2025 年 4 月 21 日
第二期:2025 年 4 月 23 日至 2025 年 7 月 21 日
第三期:2025 年 7 月 23 日至 2025 年 10 月 20 日
第四期:2025 年 10 月 22 日至 2026 年 1 月 21 日
垂註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嶄新策展手法,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並呈獻全球頂尖文化機構的瑰寶,同時建立世界級館藏。自 2022 年開幕以來,博物館致力帶領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 35 億港元,用於興建博物館及於 2023 至 2031 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透過學術研究、展覽、出版,以及教育和專業人員交流計劃,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公眾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關於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成立於 1925 年,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故宮於 1961 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 年,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2008 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佔地 100 餘萬平方米,保存古建築約 9000 間,擁有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現有藏品總量 186 萬餘件(套),藏品總分 25 大類別,堪稱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通過明清皇家宮殿建築,宮廷史跡原狀陳列,珍寶、鐘錶、書畫、陶瓷、雕塑等藝術藏品專館陳設,以及專題展覽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展現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濱臨維港,佔地 40 公頃,不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遊地標,更是全球最具規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樞紐之一。區內設有眾多地標式文化藝術設施,包括世界級博物館 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等表演藝術場地、佔地 11 公頃的藝術公園和海濱長廊,以及興建中的西九演藝中心。
西九文化區每年傾力呈獻約千場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致力為新晉及享譽盛名的藝術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每年吸引過千萬名訪客,增強了香港的文化影響,更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https://www.west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