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全新專題展覽 「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 」 2024年7月10日向公眾開放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
無障礙網頁金獎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版權所有

重要通知
主頁 關於我們 新聞稿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全新專題展覽 「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 」 2024年7月10日向公眾開放

09.07.2024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全新專題展覽 「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 」2024年7月10日向公眾開放

一眾嘉賓今天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出席「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展覽開幕儀式

展出逾百件故宮博物院陶瓷珍藏 彰顯明代藝術傑出成就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開幕兩周年之際,全新專題展覽「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流光彰色」展覽)於今天正式揭幕。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透過故宮博物院新一批借展的106件陶瓷珍品──當中包括21件國家一級文物,聯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件藏品,展現明代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傑出成就。「流光彰色」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第10個展覽。展覽將於明天(2024年7月10日)起在博物館展廳3開放予公眾參觀。

博物館今日舉行「流光彰色」展覽開幕儀式,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羅先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擔任主禮嘉賓。

明代早、中、晚期陶瓷名品薈萃 包括21件國寶級文物

陶瓷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珍藏種類,在186多萬件院藏中,陶瓷類文物約佔逾36萬件,主要繼承明、清兩代的宮廷典藏,量大質精,品類蔚然大觀。「流光彰色」展覽精選一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具代表性的明代陶瓷珍品,分三個單元,從造型、釉色、紋飾等方面,展現明代早、中、晚期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所取得的傑出成就。此展覽是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後另一個全新的大型中國陶瓷展。除故宮106件陶瓷珍品外,展覽亦展出7 件來自達文堂主人陳永達先生和懷海堂主人鍾棋偉先生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慷慨捐贈的明代陶瓷珍品。

明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之一,瓷器品質精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今次展出的不僅是中國陶瓷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也是明代歷史、科技發展,以及文化交流的縮影。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政府在江西景德鎮設立陶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明代宮廷對御用瓷器的管理極為嚴格,而皇帝的審美也影響了陶瓷的裝飾與風格。當時的能工巧匠在繼承前代製瓷工藝的基礎上,多有創新,精益求精。明代中國瓷器銷往世界各地,風靡全球,成為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載體。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羅先良表示:「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慶祝開幕兩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十分欣喜能再度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主辦以陶瓷為主題的展覽。明代陶瓷在世界工藝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此次展覽呈現了故宮藏品中極具特色的門類,展現明代歷史文化和陶瓷工匠的智慧,讓觀眾感受中國陶瓷藝術的獨特魅力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表示:「明代陶瓷生產取得了輝煌成就,讓中國瓷器風靡全球,助力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此次展覽意義重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肩負着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使命。我們非常榮幸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一扇門。此外還要感謝捐贈人陳永達先生和鍾棋偉先生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展覽的支持。」

「流光彰色」展覽展出故宮博物院新一批借展的106件珍品,以及7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藏品。今次亮相的故宮博物院珍寶,幾乎全部首次來香港展覽,當中國家一級文物共21件,包括洪武釉裏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正統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成化鬥彩三秋杯及萬曆五彩蓮池花鳥圖蒜頭瓶等。展覽分三個單元,展示明代早、中、晚期具代表性的器物,從器形、釉色、紋樣等方面,展現明代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傑出成就:

  • 明代早期(洪武至宣德時期,1368–1435年)為青花瓷發展的黃金時代──永樂時期和宣德時期,御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花發色濃艷。同時期的銅紅釉瓷和祭藍釉瓷釉色純正、美觀。永樂時期的白瓷光瑩如玉、靜雅含蓄,均展現了明代窯工的高超技藝。
  • 明代中期(正統至正德時期,1436–1521年)的御窯瓷器各具特色,例如成化時期鬥彩工藝日臻成熟,青花瓷以青色淡雅、胎薄精巧為突出特點。弘治時期以嬌艷的黃釉、綠彩裝飾的御窯瓷器最具特色。正德時期的御窯得到復興,所產青花瓷以胎骨厚重、青花濃中帶灰為特點。
  • 明代晚期(嘉靖至萬曆時期,1522–1620年)的製瓷業十分繁榮,民窯快速發展。器型更日趨多樣,技術更進一步,燒製難度極大的大型瓷器日趨多見,五彩瓷器也有了新的發展。瓷器紋飾多有創新,極具特色,也反映出皇帝的喜好。如嘉靖帝篤信道教,瓷器上便繪有仙鶴、八卦等道教題材圖案。萬曆帝則崇奉佛教,宮廷瓷器多飾蓮花、瓔珞等與佛教相關的紋樣。

教育活動加深觀眾認識明代瓷器

喜歡親身體驗工藝的觀眾,萬勿錯過陶藝工作坊,參加者可從「流光彰色」展覽的展品中汲取靈感,繪製獨一無二的陶瓷作品。本館亦會舉辦講座,由策展人和其他陶瓷專家介紹明代御用瓷器的發展歷史和對全球的影響。上述活動將適時公布,詳情請參閱博物館網頁

「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展覽將於明日(2024年7月10日)在博物館展廳3正式開放,觀眾可憑標準門票(參觀展廳1至展廳7)或特別展覽門票(參觀展廳1至展廳7,以及展廳8及/或展廳9)參觀。由即日起,市民可在西九文化區網上購票平台和票務夥伴平台購買或預訂門票參觀。

 

垂註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領先的博物館,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成立,並於2023至2031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博物館將透過展覽、研究、教育和專業人員交流,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提供活力充沛的平台,推動社區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4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https://www.westkowloon.hk/

緊貼最新動向

  • 緊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新活動和其他資訊
  • 即時收取最感興趣的內容
回到頂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