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聚焦中法兩國互相欣賞、啟發與交流的一段重要歷史。 博物館今天(2月19日)起將展出新一批約 20 件中法皇家珍品,「香港藝術三月」期間到訪博物館的訪客萬勿錯過這個絕佳機會。
罕見康熙帝與雍正帝畫像
矚目登場的文物有康熙帝戎裝像。康熙帝(1662‒1722 年在位)在位六十一年,但描繪其年輕時期的傳世畫像十分稀少,這幅畫像是其中之一。畫中的青年皇帝身穿戎裝,顯示出其弓馬相伴的尚武精神。據歷史記載,康熙帝拉弓臂力驚人,箭法尤其精湛。
康熙帝推行重農政策,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1723‒1735 年在位)特命人繪製一系列《耕織圖》以討父皇歡心。本輪展覽展出其中一幅彩色冊頁〈碌碡〉,觀眾可從中看到他的農夫扮相。展廳亦展出雍正帝朝服像,畫中的雍正帝端坐寶座之上,體現其威嚴的一面。
中法宮廷交流中重要女性的故事
除了清代皇帝和法國國王,中法女性宮廷成員亦以其品味與喜好,加上寬闊的視野,推動中法文化交流。今次輪換的珍品包括孝莊文皇后朝服像:作為順治帝(1644‒1661年在位)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1613‒1688年)先後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輔佐兩代幼主,享有崇高威望。在她的支持下,歐洲傳教士自順治時期便立足清宮,為兩國宮廷之間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展覽亦會繼續展出弗朗索瓦絲 - 阿泰奈斯.德.羅什舒阿像和龐巴杜夫人像。前者即為蒙特斯龐夫人(1640‒1707年),1667年成為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的情人,三年後路易十四特地在凡爾賽宮花園中為她建造了一座宮殿,其建築受中國青花瓷啟發,以藍白色陶器作為建築外牆和室内裝飾,歷史學家因此給予其「特里亞農瓷宮」的綽號。當蒙特斯龐夫人失寵後,這座精緻的建築因易損且維修費昂貴而被拆除。至於龐巴杜夫人(1721‒1764年)則是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的情人及紅顏知己。作為一位藝術贊助人,龐巴杜夫人大力支持法國陶瓷業的發展,並引領潮流與品味,特別是風靡十八世紀的中國風尚及洛可可風格。
中法貿易交流與趣味交融
十七、十八世紀通過商品貿易形成的風尚和精巧工藝,促進了中法兩國工藝及審美等層面上的蓬勃交流,同時亦彰顯兩個文化之間的互敬互鑒。早在康熙年間,皇帝責成廣東粵海關,通過在廣州的洋商,將製作意向和要求傳達給西洋。乾隆時期(1736‒1795年),法國承接了若干中國宮廷發出的製作訂單,如畫琺瑯器等。展覽將兩件外形相像的海棠式花籃並列展示,一為廣州製作,一為法國製作,讓觀眾一次細味兩國能工巧匠的超凡技藝和審味取向。
中法品味的共通和交融,更體現於對摺扇的喜愛上。在中國,摺扇的使用者通常為男性文人雅士,並多透過扇面上的詩畫表達情感。摺扇經由貿易傳入歐洲,逐漸成為當時女性衣着中象徵時尚和非凡地位的華貴飾品。展覽中,觀眾可欣賞路易十五之女阿德萊德公主(1732‒1800年)手持摺扇的油畫肖像。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1694‒1778年)曾說:「女士無扇,如同紳士無劍。」足見扇子在法國風行之盛。
來自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的眾多藝術瑰寶中還蘊藏了不少趣事,例如描繪九歲的莫扎特(1756‒1791年)在音樂沙龍演奏鋼琴的油畫《宮殿裏的英式茶會》、以中國人形象為圖飾的瓷器高足蛋形瓶(這套瓷瓶曾為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1755‒1793年]所有)、暗藏法國工藝師細小簽名的菊花紋壺等。觀眾可把握機會親臨展覽現場,發掘更多中法之間深厚綿長、互相交融的歷史。
另外,博物館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於今年2月至5月期間在機場接機大堂播放短片,呈現「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展覽中多件精彩文物和中法文化交流,期望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前來欣賞和探索這場精彩的展覽。
電影放映免費入場
為配合「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特別展覽,博物館提供一系列豐富的教育活動,讓觀眾免費參加。當中包括於博物館香港賽馬會演講廳舉行「香港故宮電影放映」。此活動接受預先網上登記或即場登記,活動詳情與上映場次如下:
三百多年前,法國宮廷文化輝煌鼎盛,巴洛克風格盛行,從當時的音樂、舞蹈和建築等藝術文化可見一斑。在廷外,國王路易十四推崇藝術,成立不同藝術院校;在廷内,國王和王子亦需要練習舞蹈,巴洛克音樂也伴隨而生。 本紀錄片於凡爾賽宮進行拍攝,並採訪了巴洛克音樂、藝術、舞蹈方面的專家,從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表演者的角度出發,帶領觀眾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法國巴洛克音樂及舞蹈。 活動設映後音樂分享,透過香港法國文化協會代表和雅樂合奏團的分享,觀眾將了解更多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法國宮廷藝術及其於歐洲文化的重要性;而透過雅樂合奏團的演奏和解說,觀眾更可親身感受到法國巴洛克藝術、樂器和演奏的獨特之處。 |
日期及時間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語言 電影放映:法語、英語及粵語(設繁體中文及英文字幕) |
清朝時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六位「國王數學家」前往中國,從此,中法兩國在科技、貿易和文化思想等領域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交流。兩國合作,成就了第一幅利用現代方位投影法製作、以經緯度作為坐標的官方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中國商品進入法國後,屢屢掀起了「中國潮」;中國古籍傳入,對法國思想界和啟蒙運動帶來影響。以上這些均造就了中法文化交流的輝煌歷史。 此紀錄片將重現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中國清朝康熙帝的種種交流,包括他們如何展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互敬互鑒,為世界歷史留下一串彌足珍貴的記憶。 |
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聯合主辦。展覽於博物館展廳 9舉行,展期至5 月 4 日。此特別展覽的成人門票為港幣 150元,特惠門票*為港幣 75元,訪客可透過西九文化區的網上售票平台或票務合作夥伴購買,詳情參閱博物館網站。是次展覽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資助。國泰為是次特別展覽的首席贊助,承乾基金會與美國運通Centurion為主要贊助。
* 特惠門票適用於 7 歲至 11 歲小童、全日制學生、60 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與一名同行照料者)與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
垂註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嶄新策展手法,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並呈獻全球頂尖文化機構的瑰寶,同時建立世界級館藏。自2022年開幕以來,博物館致力帶領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用於興建博物館及於2023至2031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透過學術研究、展覽、出版,以及教育和專業人員交流計劃,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公眾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http://www.hkpm.org.hk/
關於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故宮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佔地100餘萬平方米,保存古建築約9000間,擁有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現有藏品總量186萬餘件(套),藏品總分25大類別,堪稱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通過明清皇家宮殿建築,宮廷史跡原狀陳列,珍寶、鐘錶、書畫、陶瓷、雕塑等藝術藏品專館陳設,以及專題展覽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展現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關於法國凡爾賽宮
法國凡爾賽宮自1979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既是歷史悠久的皇家居所,也是由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創建的法國歷史博物館。直至今日,法國國會亦在此召開兩院會議。
凡爾賽宮莊園主要由主宮殿、大特里亞農宮和小特里亞農宮三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組成,並以其壯觀的巴洛克風格園林聞名。這座花園由園林設計師安德烈.勒諾特所設計,除了華麗的噴泉,還種滿花草樹木,綠意盎然。莊園亦包含特里亞農花園、由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修建的王后農莊、內有大運河的森林公園,以及自2009年起開放的馬利莊園。
凡爾賽宮擁有超過70,000件珍貴藏品,包括繪畫、家具、雕塑、藝術品、珍本書籍、素描、版畫和馬車等,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這所宮殿全面展示從十七世紀至今的法國歷史,展現法國的優雅魅力、生活藝術和精湛工藝。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濱臨維港,佔地 40 公頃,不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遊地標,更是全球最具規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樞紐之一。區內設有眾多地標式文化藝術設施,包括世界級博物館 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等表演藝術場地、佔地11公頃的藝術公園和海濱長廊,以及興建中的西九演藝中心。
西九文化區每年傾力呈獻逾千場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致力為新晉及享譽盛名的藝術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每年吸引過千萬名訪客,正發展成為香港的國際文化品牌,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https://www.westk.hk
關於文化藝術盛事(文藝盛事)基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設立的「文藝盛事基金」旨在吸引和支持國際或大型文化藝術活動在香港舉行,資助由私營或非政府機構在港舉辦的大型文化藝術盛事,以打造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之都和旅遊勝地,為文化藝術界及創意產業提供發展機遇,以及促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關於國泰
「國泰」為尊尚旅遊生活品牌,將大家對旅遊的熱愛帶到日常的生活範疇,提供一系列產品及服務,包括航班、旅遊、購物、餐飲、身心健旅和支付等。我們與精心挑選的合作夥伴推出旅遊生活的尊尚產品,旨在為顧客帶來多姿多采的優惠、不容錯過的獎勵和別具意義的體驗。
國泰航空以香港為基地,提供全面的尊尚服務,是環球航空聯盟「寰宇一家」創辦成員。國泰旗下亦設有貨運部門國泰貨運及低成本航空公司香港快運。國泰為太古集團成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國泰一直以香港為家,70多年來用心連繫我們的家與世界各地,現更融入顧客的日常生活中,讓顧客每一次餐飲享受、信用卡消費、酒店住宿、飛行旅遊,甚至是向前踏出的每一步,都與國泰結伴同行,飛躍至更高層次。
http://www.cathay.com
關於承乾基金會
承乾基金會致力於在亞太區和全球推動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欣賞,藉助中國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的軟實力架起溝通橋梁。創始人張學義先生出生於中國,受教育於西方,其職業版圖遍佈多個大洲。他熱愛歷史研究,認為研習歷史發人自省,是探索自我認知、身分認同及未來方向的重要起點。張先生深信,置身於瞬息萬變的時代格局之中,當代年輕人更應盡己所能,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對話以化解成見,並深化彼此的理解和欣賞。
承乾基金會熱忱贊助和支持各類中西交流的藝術與文化活動,同時通過在大中華區頂級高校設立教授席位、獎學金和研究基金,旨在鼓勵學者專家深入研究中國歷史與文化。了解更多關於承乾基金會的資訊,請訪問:https://tigillus.org/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為「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提供撥款資助,並無參與其中。在刊物/活動內(或獲資助者轄下計劃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純屬展覽的推行機構的觀點,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