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3版權所有
現代中文所用的「設計」一詞雖於十九世紀末才為人廣泛應用,但中國匠人構思及創作器物的傳統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這些古代設計蘊含對創新的執着、對物料的實驗精神,或是對用家體驗的考慮,與當代設計思潮契合。是次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一百餘件工藝瑰寶,以設計、製作及使用三個角度解讀中國傳統工藝的藝術價值。展覽亦會與香港的優秀設計師合作,展示傳統工藝對當代設計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響。
乾隆款纏絲玻璃撇口瓶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 清乾隆(1736–1795年) 玻璃 © 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玻璃 © 故宮博物院
瓶身紅、白、藍三色相間,設計簡約而富動感。此瓶製作程序繁複,瓶身先以白色玻璃吹製,加上紅、藍兩色的玻璃條旋轉成紋,之後以磨刻玉石的方式打磨瓶身;口部和底部則以套玻璃技法,添加碧綠色玻璃作裝飾。此種獨特而高超的吹製玻璃技術,唯有雲集天下最優秀工匠與物料的造辦處才能製成。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 白玉 © 故宮博物院
「豆形燈」,由青銅食器「豆」演化而來,是中國古代常見的燈具類型。製作此燈的工匠在繼承「豆形燈」的基本形態之外,再對細節加以改進:如在盤的中心雕一五瓣團花以置放燈芯,又將手柄設計成浮雕花紋以方便穩握等,構成既具美感又實用的設計。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在我們網站上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