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 簽訂合作協議於 2025 年 11 月聯合主辦特別展覽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
無障礙網頁金獎 無障礙網頁長者友善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版權所有

重要通知
主頁 關於我們 新聞稿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
簽訂合作協議於 2025 年 11 月聯合主辦特別展覽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26.06.2025

展覽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今天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

展覽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今天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今天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於 2025 年 11 月中旬隆重推出特別展覽「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為期九個半月的特別展覽匯集 250 件來自七間埃及重要博物館,包括埃及國家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蘇伊士博物館、索哈傑省博物館等的珍貴藏品,亦會展示埃及首都開羅南部、古都孟菲斯的龐大墓地薩卡拉的最新重要考古發現,讓觀眾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奧秘。博物館還將精選一批中國古代文物,與埃及文物展開對話和交流,呈現世界兩大古文明的發展和特色。

 簽約儀式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出席的嘉賓包括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 Mohamed Ismail Khaled 博士、埃及駐香港總領事館總領事Baher Sheweikhi、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埃及駐香港總領事館副領事 Sherief Malaty、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首席機構發展總監何珏珊、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博物館處負責人 Moamen Mohamed Othman Abdeighany、埃及旅遊和文物部法律顧問 Mohamed Aly Ashraf Abdelmaguid Aly、埃及旅遊局市場部專員 Osama Ibrahim Abdelfatah At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研究策展、藏品及節目)王伊悠博士,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博物館營運)袁貺霖。

 展覽合作協議在埃及駐香港總領事館總領事Baher Sheweikhi、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首席機構發展總監何珏珊、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博物館處負責人 Moamen Mohamed Othman Abdeighany、埃及旅遊和文物部法律顧問 Mohamed Aly Ashraf Abdelmaguid Aly,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博物館營運)袁貺霖的見證下,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 Mohamed Ismail Khaled 博士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共同簽署。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特別展覽於 2025 年 11 月 20 日至 2026 年 8 月 31 日亮相,是繼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後,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第二次直接與亞洲地區博物館合辦埃及文物大展,突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作為亞洲的全球性博物館的角色,以及兩館在推動世界文明對話和國際文明倡議作出的努力。適逢 2026 年是中國與埃及建交 70 周年,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這展覽,正好展示兩國在推動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成果,意義非凡。

匯聚七間埃及重要博物館珍藏、薩卡拉地區最新考古發現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年的重磅大展,亦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期最長的古埃及文物珍寶展。展覽將展出 250 件珍貴文物,涵蓋法老與諸神雕像、浮雕、石碑、黃金飾物、大型成套木乃伊棺和動物木乃伊等,展品年代距今約 7,300 至 2,000 年不等,年代橫跨超過 5,000 年。展品來自埃及七間最重要的博物館,包括埃及國家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蘇伊士博物館和索哈傑省博物館的珍藏,以及蕯卡拉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所有文物均首度在香港亮相,當中不少更是首次在埃及境外巡展,彌足珍貴。

 展覽分為「法老的國度」、「圖坦卡門的傳奇」、「薩卡拉的秘密」以及「古埃及與世界」四大單元。第一單元介紹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歷史,聚焦古埃及王權與神權的結合、信仰體系,以及今生與來世等主題。第二及第三單元呈現有關著名法老圖坦卡門(約公元前 1332–公元前 1323 年在位)和廣泛崇拜貓和其他動物的薩卡拉遺址的驚世考古發現。最後一個單元則探討古埃及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與對話。博物館運用創新的策展方法,配合數碼技術和沉浸式展示方法,生動有趣地展示古埃及文明輝煌的成就。

重點展品包括:

  • 圖坦卡門巨像:這尊巨型石雕高逾 2.8 米,描繪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少年法老圖坦卡門。年僅九歲的圖坦卡門在動盪中繼位,作出影響深遠的決定:推翻阿肯那頓(約公元前 1353–公元前 1336 年在位)的一神教宗教改革,帶領埃及回歸傳統多神信仰。圖坦卡門在十八歲時驟然離世,被後繼者哈倫海布(約公元前 1319–公元前 1292 年在位)從官方記錄中抹去姓名。1922 年,考古學家發現了圖坦卡門從未被盜擾過的陵墓,墓中出土了數千件稀世珍寶,舉世震驚。被遺忘了 3,000 多年的圖坦卡門自此成為了最著名的古埃及法老。
  • 書吏坐像:書吏是古埃及社會中極少數懂得閱讀和書寫的所從事的職業。古王國時期(公元前 2686–公元前 2160年)的識字率可能不超過人口百分之一。書吏學習算數學、幾何學和宗教知識,並把這些技能運用到為國家各部門的工作中。他們在古埃及的各個層級裡發揮作用,不僅負責撰寫法庭文書、整理歸檔信件、抄寫宗教文本、記錄國王功績,還參與組織和執行人口普查、土地測量、征繳稅務、工程營造、採礦遠征、商業貿易、軍事活動等重大事務。
  • 芭絲特持叉鈴像:芭絲特女神常以貓頭人身或直接以貓的形象示人,其信仰最早可追溯至早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3000–公元前 2686年)。起初,芭絲特被視作戰爭女神,象徵兇猛冷酷和軍事力量,後來逐漸與同樣掌管軍事和保護士兵的上埃及女神塞赫邁特融合。作為太陽神「拉」的女兒,她亦會保護古埃及免受外敵侵害,但逐漸被守護者形象取代。在中、新王國時期,芭絲特化身為溫柔的家貓,與母性、家庭與保護有更大聯繫,亦開始兼具音樂、舞蹈和美等眾多古埃及女神所具備的職能。
  • 貓木乃伊:貓在古埃及人心中佔有獨特的地位,既是外出狩獵的好夥伴和甚受喜愛的居家寵物,也是備受崇敬的家庭守護神──芭絲特女神的化身。作為神聖動物之一,貓被古埃及人大量飼養並製成木乃伊獻予芭絲特女神,以祈獲得庇佑。薩卡拉遺址是古埃及重要的貓崇拜中心,不僅保存了罕見的芭絲特神廟遺址,還擁有規模龐大的貓墓地,當中埋葬了數十萬具貓木乃伊。
  • 阿努比斯坐像:阿努比斯神是古埃及最古老的喪葬神之一,領導木乃伊防腐和開口儀式,並在冥界審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形象具有犬科動物的特點,接近豺狼或狐狸。遊蕩於沙漠邊緣的犬科動物有吞食屍首的習性,這或許是古埃及人將它們當作亡者守護神的原因。
  • 河馬像:河馬的形象在古埃及具有雙重含義──它既是混沌和破壞力的化身,也象徵着生育和再生。這件雕像來自一名王宮書吏之墓,其釉砂材質帶來的獨特藍色象徵尼羅河水的粼粼清波,身體上用黑線勾勒出河岸的動植物,如紙莎草、睡蓮花、水鳥等,展現尼羅河的勃勃生機。古埃及人在墓葬中放置這類河馬雕像,旨在借助其蘊含的生命力,幫助亡者穿越冥界險阻,以順利抵達來世樂土。
  • 阿肯那頓巨像:阿肯那頓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統治者,以大力推行太陽圓盤阿吞神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而着稱,其反傳統性直接地體現在藝術風格的創新和轉變上。阿肯那頓死後不久,他的紀念物就被拆除,雕像被摧毀,他的名字也從未被收錄進其繼任國王統治時期的任何王表中。直到 1820年代初,隨着象形文字的破譯,阿肯那頓的名字才重新為後世所知。阿肯那頓和妻子娜芙蒂蒂與太陽圓盤一起成為宇宙的中心,這深刻改變了埃及藝術的主題與風格。這尊巨像所表現的特徵就與古埃及法老傳統的理想形象大相徑庭。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 Mohamed Ismail Khaled 博士表示:「我們很榮幸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舉辦『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展覽,為觀眾開啟一扇獨特的窗口,探秘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文明之一。透過精心挑選策展的 250 件珍寶,我們希望與香港乃至全球觀眾分享古埃及文明的豐富內涵、神秘魅力與歷史遺跡。展覽不僅彰顯我們對歷史文化傳承的共同熱忱,更印證了埃及與中國日益深厚的文化連結與相互尊重,以及兩國對促進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的持續承諾。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將於 2026 年兩國建交 70 周年之際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這一里程碑突顯了我們數十年來締結的深厚友誼及具影響力的夥伴關係。此次合作是我們深化兩國歷史與文化關係的重要一步,將促進雙方更深度的了解,激發好奇心、相互欣賞,以及跨越國界與世代的對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表示:「中國和埃及均為世界文明古國,文化源遠流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很榮幸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合作推出『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這不僅是一個向中外觀眾呈現古埃及文明及文物瑰寶的絕佳機會,更是中埃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充分體現博物館致力促進世界文明互鑒的理念。展覽除了展現古埃及文明的璀璨成就,還展示中國與埃及近年在考古遺址保護工作的合作和交流。」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特別展覽門票銷售安排將於 2025 年 8 月公布。為配合展覽,博物館亦將舉辦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包括表演、公開講座及工作坊等。此外,館方亦會開發一系列與展覽相關的文創產品和紀念品,以及設置與埃及文明的沉浸式展覽。有關活動的詳情,博物館將適時公布。

垂注 

關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嶄新策展手法,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並呈獻全球頂尖文化機構的瑰寶,同時建立世界級館藏。自 2022 年開幕以來,博物館致力帶領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 35 億港元成立,並於 2023 至 2031 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透過學術研究、展覽、出版,以及教育和專業人員交流計劃,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公眾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濱臨維港,佔地 40 公頃,不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遊地標,更是全球最具規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樞紐之一。區內設有眾多地標式文化藝術設施,包括世界級博物館 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等表演藝術場地、佔地 11 公頃的藝術公園和海濱長廊,以及興建中的西九演藝中心。

西九文化區每年傾力呈獻逾千場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致力為新晉及享譽盛名的藝術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每年吸引過千萬名訪客,正發展成為香港的國際文化品牌,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https://www.westk.hk

緊貼最新動向

  • 緊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新活動和其他資訊
  • 即時收取最感興趣的內容
回到頂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地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星期一、三、四、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