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欣然宣布,展厅6的 “乐藏与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受赠藏品展”(“乐藏与共”)将于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向公众开放。本展览是博物馆首个本馆馆藏的专题展览,展示12家捐赠方乐藏与共的精神,表彰他们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透过近百件珍品,访客不但可以了解捐赠人及其收藏和艺术创作的故事,更可了解这批捐赠文物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展期至2025年3月31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致力成为世界领先的博物馆,除了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地的珍藏,亦致力建立馆藏,展现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博物馆2022年开幕前后,众多香港收藏家和艺术家为了助力本馆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慷慨捐赠个人珍藏,帮助博物馆建立了首批收藏。不到两年,博物馆接受捐赠的藏品数量已超过1,100件。首批12家捐赠方包括梦蝶轩主人卢茵茵女士和朱伟基先生、怀海堂主人钟棋伟先生、冯永基教授、达文堂主人陈永达先生、胡始康先生、嘉木堂主人伍嘉恩女士、黑国强先生(以父母黑洪禄及张秉雯伉俪名义)、利张锡龄女士、吴镇科先生、郑维扬先生、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医生与李佳小姐。慨赠艺术文物不但体现出他们独特的鉴藏识见和品味,也彰显了香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中国艺术文物收藏与研究中心的独特地位。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谭允芝表示:“本展览成功地展示了多位收藏家慷慨惠赠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珍藏,博物馆专业团队的悉心修复、研究和策展工作,让文物展现非凡华彩,发挥其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为博物馆的长远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收藏家响应善举,慷慨与公众分享珍藏,支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实践其愿景,结合环球视野及崭新的策展手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次 “乐藏与共” 展览按藏品类型分为五个单元,展出金属、书画、家具、宗教艺术及陶瓷类文物,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 21 世纪,展现中国五千年工艺和美学的演变和发展。
当中,金属类文物涵盖了历代金器、青铜器和珐瑯器,展示了中国金属工艺发展的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书画类文物以革命画家胡藻斌(1897‒1942年)的遗作为主,其绘虎写实精巧,隐喻国家自强复兴。家具藏品有风格简练、线条优雅的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机巧精密,亦有明代黑漆嵌螺钿家具,光彩夺目,充分体现出明人风雅的意趣与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宗教类文物为织绣唐卡,色彩缤纷,以画讲述佛道传承的事蹟。陶瓷类文物中,既有反映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制造技术,也有清丽绝美的明清瓷器,展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科技的辉煌成就。
是次展览精品众多,包括博物馆首件入藏藏品──双龙戏珠纹樑冠(明,1368–1644年)。此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文保专家驻馆计划” 支持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专家与本馆文保人员携手修复两件藏品──花卉盆景图平头案(16世纪)和火车头式钟(约1900年)。此两件文物在入藏本馆后,将首度亮相。
博物馆透过科技元素,让观众可以欣赏文物上丰富精美的细节。是次展览精选了12件藏品,进行三维扫描,并制成教育短片。
“乐藏与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受赠藏品展” 将于2024年3月15日在博物馆展厅6开放予观众参观,展期至2025年3月31日。观众可凭标准门票(参观展厅1至展厅7)或特别展览门票(参观展厅1至展厅7,以及展厅8及/或展厅9)参观。即日起,市民可在西九文化区网上购票平台和票务伙伴平台购买或预订门票。详情请参阅博物馆网页。
垂注
关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博物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欣赏,并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捐35亿港元成立,并于2023至2031年期间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览及教育项目。
博物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博物馆将透过展览、研究、教育和专业人员交流,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博物馆亦是香港社区的文化资源,提供活力充沛的平台,推动社区参与,鼓励对话与合作,并增强文化创造力和跨领域合作。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愿景是为香港在滨临维多利亚港、占地40公顷的填海土地上,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带。文化区内设有制作及举办世界级展览、表演节目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类剧场、演出空间和博物馆;并将提供23公顷的公共空间,包括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
https://www.westkowlo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