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砖成金
旁白:苏州烧造金砖的工匠与他的徒弟一边工作一边聊天。
(声效:工匠与他的徒弟砍磨砖的声音。)
徒:“师傅,听说咱们苏州方砖都供往皇宫,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作 ‘金砖’,这是真的吗?”
师:“嘿!看你小子如今有点长进!你看咱们的砖颜色纯青(‘当当’,师父敲了两下砖),声音响亮,敲起来(‘当当’,师傅又敲了两下砖)像敲金石的声音,大伙赏脸,美名‘金砖’。”
徒:“咱们现在所烧最大的砖是二尺二寸的,您看啥时候咱们烧个三尺的威风威风?”
师:“嘿嘿!你这小毛孩,殊不知这砖是越大越难烧!在以前,二尺的都已是了不得的工艺了!直到干隆爷时,咱才开始造二尺二寸的,这已能供给最尊贵的太和殿啦!听搬砖回来的船工们传说,那大殿的地板油亮照人,气派雍容,咱家的工夫可不一般呢。”
徒:“呵,那没少赚钱吧?”
师:“你这小子,不怕告诉你,你眼前这二尺二寸的砖,面积虽只比二尺的大两成,但成品率太低,这价钱可高了八成!慈禧太后想在她老人家安息之地的隆恩殿铺上二尺四寸的金砖。可惜呀,工艺太困难了,终究没能做到……”
旁白:“金砖上的年代、产地、督造者、工匠名等款识,代表严谨的质量管理手段,也是手艺人们流芳后世的自豪与荣耀。”
© 故宫博物院